top of page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
雨季來臨|淺談兔子常見的皮膚問題

  • 作家相片: Stephen Chan
    Stephen Chan
  • 7月24日
  • 讀畢需時 5 分鐘

兔兔一身濃密柔軟的毛髮,是牠們最迷人的特徵之一。然而,在這身毛茸茸的外衣底下,皮膚的健康卻是許多飼主容易忽略的一環。皮膚是身體的第一道防線,一旦出現問題,不僅影響外觀,更可能代表著潛在的健康警訊。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兔兔的常見皮膚疾病,學習如何辨識症狀、了解成因,並掌握正確的預防與初步處理方式。


淺談兔子常見的皮膚問題
兔兔皮膚問題不容忽視

飼主應如何及早察覺兔兔的皮膚異樣?

飼主們有沒有仔細觀察過兔兔的日常行為與皮膚狀況呢?及早發現問題是關鍵。當您發現以下症狀時,務必提高警覺:

  • 皮屑 (Dandruff):皮膚上出現白色或黃色的碎屑,是皮膚異常增生或受刺激的表現。輕微的皮屑不一定是疾病,但若情況嚴重、範圍擴大或持續出現,就是個警訊。

  • 甩毛 (Hair Loss):您有沒有留意兔兔脫毛的部位與型態呢?如果是全身性、不對稱的脫毛,並伴隨紅腫、搔癢等發炎反應,就不是單純的換毛。同時也應特別注意因流口水、流眼淚或尿液沾染導致的局部脫毛與皮膚炎。

  • 紅腫、搔癢、潰瘍、腫塊 (Redness, Itching, Ulcers, Lumps):這些都是較為嚴重的發炎反應,會嚴重影響兔兔的生活品質。皮膚上出現的腫塊可能是膿瘡或腫瘤。一旦發現這些症狀,雖非緊急狀況,但應盡快安排就醫。


究竟是誰在作怪?兔兔皮膚病的常見元兇剖析

了解病因,才能對症下藥,並從根本預防。那麼,這些皮膚問題的背後,究竟是誰在作怪呢?


1. 寄生蟲感染 (Parasitic Infections)

這是兔兔最常見的皮膚問題之一。這些微小的蟲體會寄生在皮膚表面或鑽入皮膚內,引起程度不一的搔癢和皮膚增生反應。其中,蟎蟲是最主要的元兇。


【兔兔蟎蟲深度解析】毛蟎 vs. 耳蟎

蟎蟲是兔兔皮膚寄生蟲中最大宗的一類,主要分為影響身體皮膚的「毛蟎」與寄生在耳朵的「耳蟎」,兩者症狀與處理方式大不相同。


  • A. 毛蟎 (Fur Mite / Cheyletiella parasitovorax / Leporacarus gibbus) 俗名:「會走路的頭皮屑 (Walking Dandruff)」。這個名字非常貼切地形容了其主要症狀,因為大量的皮屑下可能就藏著正在活動的蟎蟲。

    • 典型症狀:

      • 大量皮屑:最顯著的特徵是出現非常大量的、像雪花一樣的乾性皮屑,尤其好發於背部、肩胛骨之間及頸後。

      • 輕微搔癢:感染毛蟎的搔癢程度不一,有些兔子可能幾乎不癢,有些則會輕微搔抓。

      • 局部脫毛:在皮屑嚴重的區域,毛髮可能會變得稀疏,輕輕一梳就掉落。

      • 傳染途徑:傳染性極高。可透過與其他受感染的珍禽異獸直接接觸,或經由被污染的環境(如共用的梳子、毛巾、軟墊、草堆等)間接傳染。

      • 診斷方式:獸醫師會使用膠帶黏貼患部皮屑,或輕輕刮取皮膚樣本,置於顯微鏡下尋找蟎蟲成蟲或蟲卵來確診。

      • 對人類的影響:毛蟎偶爾會跑到人類飼主身上,引起暫時性、發癢的紅色丘疹,但由於人類並非其適合的宿主,牠們無法在人體上繁殖,因此症狀通常在兔子接受治療後就會消失。


  • B. 耳蟎 (Ear Mite / Psoroptes cuniculi)

    • 典型症狀

      • 極度搔癢:這是耳蟎感染最痛苦的症狀。兔子會頻繁地甩頭、用後腳搔抓耳朵,甚 至將耳朵抓到破皮流血。

      • 咖啡色厚痂皮:耳道內會出現大量乾燥、易碎、呈現深褐色或米黃色的厚重痂皮,這是耳蟎的排泄物、皮膚分泌物與血液混合而成。

      • 感染擴散:若不治療,感染會從耳道蔓延至外耳、臉部、頸部,甚至身體其他部位。嚴重的感染可能引發二次性細菌感染,進一步導致中耳炎或內耳炎,出現歪頭、失去平衡等神經症狀。

      • 傳染途徑:同樣具有高度傳染性,主要透過珍禽異獸之間的直接接觸傳播。

      • 飼主注意!絕對不要自行摳除或清理兔兔耳朵內的厚痂皮!這個動作對兔子來說極度疼痛,且可能傷害到已經很脆弱的耳道皮膚。在接受正確的藥物治療後,這些痂皮會隨著蟎蟲死亡而自行軟化、脫落。

      • 診斷方式:獸醫師通常能根據典型的耳內痂皮做出初步診斷,並會取少量耳垢樣本在顯微鏡下確認是否有活的耳蟎,以排除其他耳道疾病的可能性。


2. 黴菌感染 (Fungal Infections / Ringworm)

黴菌感染,俗稱「金錢癬」,是另一種常見的皮膚病。

  • 典型症狀:通常會出現圓形、邊界清晰的皮屑性脫毛區域,並伴隨搔癢。

  • 傳染性請注意!這是人畜共通的疾病,會傳染給人類、狗狗和貓咪,需要謹慎處理並注重環境消毒。


3. 其他原因 (Other Causes)

  • 細菌感染:如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巴斯德桿菌等,常常是繼發於其他皮膚損傷之後。

  • 腫瘤:胸腺瘤、乳腺腫瘤、內分泌腫瘤等也可能引發皮膚症狀,造成皮屑或是對稱性脫毛。


飼主們怎麼保護兔兔的皮膚?

預防永遠勝於治療。為兔兔打造堅固的皮膚防護罩,從何做起呢?

  • 維持良好環境:保持環境的清潔、乾燥與通風,能有效減少病原孳生。定期清洗並消毒兔籠、食盆、便盆與玩具。

  • 提供充足營養:均衡的飲食是維持良好免疫力的基礎。

  • 定期清潔打理:定期梳毛不僅能促進感情,也能幫助您及時發現皮膚異狀。

  • 定期預防性驅蟲:對於有外出風險或家中同時飼養貓狗的兔兔,建議每月使用一次獸醫推薦的驅蟲藥(如含Selamectin成分的滴劑),以預防寄生蟲感染。此類藥物對毛蟎與耳蟎皆有效。


兔兔皮膚出現問題,飼主應如何應對?

當發現珍禽異獸皮膚有異狀時,飼主常常會問:「醫生,我自己擦這個可以嗎?」。請記住,尋求專業獸醫診斷永遠是最佳選擇。不當的自行用藥,可能會延誤病情甚至造成傷害。


何時可考慮居家護理?

  • 僅有非常輕微、非長期的皮屑或輕度發炎。

  • 極細小的表淺外傷傷口。


居家常備用品應如何選擇?

  • 可以使用:稀釋後的優碘 (Povidone-Iodine) 或 寵物專用皮膚護理噴劑 (如 MicrocynAH),可用於輕微傷口的清潔消毒。

  • 謹慎使用凡士林或椰子油等油性產品。它們能滋潤皮膚,但無法治療根本病因,且可能影響獸醫後續的採樣與判斷。

  • 絕對禁止非獸醫處方的人類藥膏,可能含有對珍禽異獸有毒的抗生素或是過量的類固醇,因此絕對不可用於珍禽異獸。


飼主小筆記:保護兔寶貝皮膚健康的關鍵

  • 密切觀察:每日的互動與梳毛,是您檢查兔兔皮膚的最佳時機。留意任何皮屑、甩毛、紅腫或搔癢的跡象。

  • 預防為上:乾淨的環境、均衡的飲食和定期驅蟲,是預防皮膚病的不二法門。

  • 切勿亂投藥:對於輕微狀況,可以用合格的產品做基本清潔,但若一週內沒有改善,就必須看醫生。

  • 相信專業:皮膚病成因複雜,唯有透過獸醫師的專業診斷,才能給予兔兔最適合的治療。


希望這份更詳盡的文章能幫助您更了解珍禽異獸的皮膚護理,讓我們一起努力,守護牠們的健康與快樂!



留言


訂閱 Dr. Stephen Blog,第一時間獲取愛寵資訊!

bottom of page